Total Views:
睡眠结构
睡眠分两大阶段:
- NREM(非快速眼动):深度睡眠,身体修复、排毒、增长激素分泌;
- REM(快速眼动):做梦阶段,大脑整理记忆、情绪重置。
理想的睡眠结构:
- 一个完整的“睡眠周期”≈ 90分钟(如7.5h、9h);
- 一晚大约 4~5个周期;
- 前半夜(22:00–2:00 左右)以“深睡”为主,后半夜(2:00–6:00 左右)以“做梦”为主。
👉 所以:早睡比晚睡更关键,因为深睡集中在前半夜。
睡眠周期
阶段 | 名称 | 主要作用 | 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
N1 | 入睡期 | 从清醒到浅睡 | 半梦半醒、容易被叫醒、眼动慢 |
N2 | 浅睡眠 | 进入放松状态 | 占比最多(约50%),体温下降、心率减慢 |
N3 | 深睡眠(慢波睡眠) | 身体修复、免疫增强、成长激素分泌 | 最难被唤醒;脑波最慢(δ波) |
REM | 快速眼动睡眠 | 大脑修复、做梦、情绪记忆整合 | 脑活动活跃、肌肉放松、快速眼动 |
睡眠准备
白天:
- 如果您有喝咖啡或茶的习惯,尽量在下午2点前喝完。
- 午睡
- 如果白天感到疲倦,可以进行一次“能量午睡”。最佳时间是下午1点到3点之间,时长控制在20-30分钟。
- 短暂的午睡可以有效恢复精力, 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,否则可能进入深睡阶段,醒来反而更加疲倦. 过长或太晚的午睡会消耗掉晚上的“睡眠压力”,导致晚上难以入睡。
- 适度运动(17:00-20:00)促进睡眠, 睡前3小时前完成
睡前:
- 调暗灯光 (Dim the Lights)
- 洗个温水澡: 睡前1-2小时洗个温水澡。出浴后体温的自然下降会诱发睡意。
睡觉:
- 尽可能黑暗安静: 眼罩
- 风扇(既降温又产生白噪音)
快速入睡技巧
- 4-7-8呼吸法:吸气4秒,屏息7秒,呼气8秒
- 渐进式肌肉放松:全身从脚到头依次放松, 脚→小腿→大腿→臀部→腹部→胸部→手→臂→肩→颈→脸
判断你是否“睡得好”
- 白天是否精神: 不打哈欠、不想午睡
- 起床后是否清醒: 10–15分钟后头脑清晰
睡眠债
连续短睡,会导致:
系统 | 典型变化 | 恢复所需 |
---|---|---|
🧠 大脑 | 注意力、记忆下降;焦虑;易怒;“脑雾” | 1~2 周高质量睡眠 |
⚙️ 内分泌 | 皮质醇高、睾酮低、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| 至少 2 周规律作息 |
💪 免疫系统 | 感冒频率上升、恢复慢 | 7 天后逐步改善 |
🍔 代谢 | 胰岛素抵抗、易胖 | 3~4 周逐步恢复 |
❤️ 心血管 | 心率变高、血压偏高 | 需规律睡眠+轻运动恢复 |
如果白天感到极度疲劳,可以安排20-30分钟的午睡(最佳时间为中午至下午3点)
如果睡眠债已累积严重,需通过数周的规律睡眠逐步恢复,而非依赖短期的“暴睡”。